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» 学院动态 » 正文

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受邀来材冶学院作学术报告

5月20日,材料与冶金学院邀请上海领军人才、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施思齐教授,为师生作了题为《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》的学术报告。学院院长艾新港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,并向施思齐教授颁发材料与冶金学院名誉教授和名誉博导证书。材冶学院和理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交流活动。

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,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掀起变革浪潮,深刻重塑着材料研究与开发的模式。但当前,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面临诸多瓶颈:数据集高效获取困难,不同来源、结构的异构型数据集信息处理复杂,基于轻量化数据集构建准确预测模型存在挑战,以及材料性能可靠预测难以实现等问题。这些不仅制约着该领域的发展,也成为科研工作者重点攻关的热点与难点。针对这些关键问题,施思齐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多年3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。其一,成功创制算法-数据-知识互利共生的储能材料设计平台,该平台打破了传统材料研发模式,通过算法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,再将知识反哺数据优化与算法迭代,形成良性循环,为储能材料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强大计算工具。其二,建立离子协同输运模型用于设计电极/固体电解质,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离子在材料中的传输机制,为提升电极和固体电解质性能指明方向。其三,提出结构和电子调控策略提升正极比功率/比能量,通过对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精准调控,突破传统材料性能瓶颈,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报告结束后,施思齐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,耐心解答了大家关于机器学习算法优化、数据处理方法、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疑问。此次学术报告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材料学科前沿的窗口,极大地拓宽了学术视野,助力师生们精准掌握人工智能与材料学科交叉领域的最新动态,激发了大家在相关领域深入探索的热情与动力。